在全球碳中和浪潮下,国际物流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减排压力。根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年11月数据显示,全球航空货运碳排放量占交通运输行业总排放的12%,而,而海运碳排放占比更高达18%。在。在这样的背景下,理解碳内补偿与碳抵消的本质区别对企业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至关重要。
碳内补偿(Carbon Insetting)是指企业在自身价值链内部实施减排项目,通过直接改善供应链的碳效率来实现减排目标。例如,我们公司近期在东南亚海外仓部署的太阳能发电系统就属于典型的碳内补偿项目。
碳抵消(Carbon Offsetting)则是通过资助外部减排项目来抵消自身排放,如购买林业碳汇或可再生能源项目碳信用。根据Carbon Direct 年12月报告,全球碳抵消市场规模已达1000亿美元。
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
- 实施范围:内补偿在价值链内部,抵消在外部
- 所有权:内补偿创造企业专属减排资产,抵消购买第三方信用
- 长期价值:内补偿能持续提升运营效率,抵消仅解决当期排放
从企业采购角度看,两种方式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呈现明显差异:
比较维度 | 碳内补偿 | 碳抵消 |
投资周期 | 3-5年回报期 | 即时生效 |
单位成本 | 初期投入高但长期递减 | 持续购买成本 |
供应链控制 | 增强供应链韧性 | 无直接影响 |
品牌价值 | 建立行业领导地位 | 满足合规要求 |
数据可见性 | 实时监测减排量 | 依赖第三方验证 |
根据DHL 年可持续发展报告,其通过车队电气化(内补偿)实现的减排量每吨成本比购买碳抵消低37%,且,且减排效果可追溯性更强。
作为物流企业决策者,我认为应当采取阶梯式减排策略:
1) 优先实施碳内补偿:在运输工具更新、仓储节能等核心环节投资。如我们公司在年Q4将20%的配的配送车辆更换为电动车,预计年减排1200吨。
2) 选择性使用碳抵消:针对短期内难以削减的航空排放等,采购高质量碳信用。建议选择Gold Standard或Verra认证项目。
3) 建立混合减排体系:参考Maersk的"Eco Delivery"方案,将内补偿与抵消结合,为客户提供碳中和物流选项。
最新行业数据显示(来源:Smart Freight Centre 年1月报告),领先物流企业的内补偿比例已从2020年的35%提升提升至年的58%,反,反映出这一方式的战略价值正在获得认可。
碳抵消风险:市场存在"漂绿"质疑,碳价波动大(年碳信用价格波动达±40%)。)。部分客户开始要求披露抵消项目详情。
内补偿优势:除减排外,往往能同步降低能源成本。我们公司的太阳能仓库项目预计5年内可收回投资。
建议物流企业将内补偿纳入ESG战略核心,逐步将减排投资从"成本中心"转变为"价值创造中心"。如联合利华通过供应链内补偿项目,不仅实现减排,还降低了3%的整的整体物流成本。
1. IATA Cargo Climate Check Q3 Report
2. Carbon Direct "State of the Voluntary Carbon Market "
()
3. DHL Sustainability Report
4. Smart Freight Centre "Global Logistics Emissions Update "
作为企业决策者,我认为碳内补偿代表了更可持续的减排路径,它不仅满足环保要求,更能构建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在双碳目标下,物流企业应当把握这一战略机遇,将碳中和挑战转化为商业价值增长点。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和图片可能来自网络转发,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撤销掉。
没有相关评论...